聚丙烯酰胺厂家唐达净水,一站式解决水处理难题
草木灰脱色剂处理高色度废水的核心流程通过吸附-絮凝-沉淀多阶段协同实现,具体操作及作用机制如下:
一、处理工艺流程
预处理调节
将废水pH值调节至7-8区间(弱碱性),利用草木灰的天然碱性中和酸性废水,同时为后续絮凝反应提供最佳环境。
对含悬浮物或油脂的废水,需先通过格栅或气浮去除大颗粒污染物。
吸附与絮凝阶段
按废水体积的0.5-1.5%投加草木灰脱色剂,搅拌混合20-30分钟,利用其多孔结构吸附色素分子(如腐殖酸、偶氮染料)。
加入聚合氯化铝(PAC)等无机絮凝剂(投加量100-300mg/L),通过电中和作用破坏胶体稳定性。
补充聚丙烯酰胺(PAM)作为助凝剂,促进形成致密絮体,包裹吸附的色素颗粒。
沉淀分离
静置沉淀1-2小时后,上清液色度可降低80%以上,剩余色度通过活性炭吸附或膜过滤进一步去除。
二、作用机理
物理吸附
草木灰经活化后比表面积达200-400m²/g,通过微孔吸附和离子交换(K⁺、Ca²⁺置换色素分子)直接截留发色物质。
化学协同
电荷中和:PAC水解产生的多核络合物(如[Al₂(OH)₅]⁺)中和带负电的色素胶体表面电荷。
架桥作用:PAM长链分子连接脱色剂与污染物,形成可沉降的絮凝体。
氧化降解
对顽固性色素(如蒽醌染料),可通过后续投加次氯酸钠或臭氧氧化破坏发色基团
上一篇:聚丙烯酰胺的应用范围
下一篇:没有了!